导演:姜旻昊
编剧:塞缪尔·贝克特
演出学校:韩国·中央大学
演出地点:韩国中央大学
演出时间:2018年5月16日,19:30
所属活动:第五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
导演的话
莫洛伊或莫洛滋在名为“莫莉”的神话中被视为是可以治愈及拯救一切的神秘药草。于是不免令人想到,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虽然人们想摆脱苦痛并获得救赎,但这难道不是虚幻的希望吗?
虽然现代人一直在寻找“莫莉”,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随大流和教条化以至于失去了自我,最终所有人都变成了莫洛伊(男性)、莫洛滋(女性),面临绝望或有局限的处境。作品中的莫莉离开去寻找“他”。第2部分的莫朗也为了寻找“莫莉”,开始与儿子一起流浪。虽然这两个主人公为了恢复丢失的关系而选择了离开,但恢复关系已经无望了。
因此最后一个场景并不是为了表现充满希望或者是解决问题,而是想告诉人们已经无能为力。结尾的“相互(莫莉和莫朗以及他或者母亲)拥抱”只是为了突出他们的呐喊。两个人的拥抱只不过是他们内心的殷切渴望。
剧情梗概
演出时长:60分钟
1.想要呈现出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感觉。
-整体由包括序幕和尾声在内的11个章节构成。
-比起故事的可能性更加注重人物的情绪和背景氛围。
-为了使贝克特的众多戏剧的共同主题和对象更加形象化,使用了各种隐喻物(拐杖、自行车、鲜花、鹅卵石、小石子等等),从而强烈刺激观众的情绪。
-以舞蹈表演为基础,通过人物的荒诞行为或幼稚行为等使其接近于荒诞派戏剧。
-为了呈现荒诞派戏剧特有的消极的幽默,需要同时对演员进行培训。
-借用了《等待戈多》、《不是我》、《胜负的终结》、《来和去》、《Quad》、《摇篮曲》、《幸福的日子》的主要场景和人物。
-将贝克特戏剧的人物共同具有的苦难,即关系的缺失和扭曲作为人物形象化的主要框架。
2.借用小说莫洛伊的故事主线。
-虽然莫洛伊的故事完全没有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,但和其他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相比更加具有结构性。同时,以“寻找母亲的莫洛伊”和“与儿子一起离开的莫朗”的故事中共同体现的关系为中心展开故事。
3.对内心想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后,照搬了小说莫洛伊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场景。
-莫莉的场景以《不是我》中的首个场景开场,并通过对第2部分莫朗的高潮场面进行重新安排,呈现出并列结构的荒诞特征。
-同时在第1幕结尾和第2幕结尾对“等待戈多”中戈多和狄狄的场面布局进行了变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