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关键字
中国·中央戏剧学院《铸剑》

from clipboard


导演:杨丰瑞

编剧:黄诗洋

演出学校:中国·中央戏剧学院

演出地点:中国·中央戏剧学院

演出时间:2024年5月18日 15:30

所属活动:第七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展演


from clipboard


导演的话

本剧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说,取材于古代志怪小说“三王墓”的故事。早在战国时期这一故事便已广为流传,西汉刘向所著《列士传》、曹丕所著《列异传》、干宝所著《搜神记》、东汉赵晔所撰《吴越春秋》等历史文献均有所记载。本剧在众多故事版本的基础上,对情节进行重组,并进一步开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。演出将这个荒诞又极具想象力的神话传奇,赋予中国的美学表现形式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内涵。作为当下的青年戏剧创作者,我们尝试从这一中国历史传说中去窥探“过去的人”,审视“现在的人”,思考“将来的人”。

演出讲述着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。“复仇”在世界文学、戏剧的舞台上都是为众人所讨论的话题。一个生性善良的孩子,一夜之间被委以报杀父之仇的重任。两柄由同一块精铁铸造出的绝世宝剑,却被放置于仇恨的两端。三颗离开身躯的头颅,在炙热的鼎中,冰冷的彼此纠缠和挣扎。在故事中,我们看见不论是王、是民、是复仇者、是被复仇者。当我们被仇恨蒙住双眼的时候,都只能看见眼前漆黑的世界。心中的争斗一天没有结束,战场的硝烟便一刻也不会消散。真正的强大,不在于你能否报复,而在于,你能否宽容。当十六岁的眉间赤决定将自己与复仇绑在一起的时候,或许便已踏上了对自己内心的自刎之路。

可历史故事终究只是口口相传,神话传奇也只为后人评说,作为当下的、真实的活着的我们,又该如何面对我们周遭的恨意呢?自我的价值、侠义的精神、复仇的意义,这一切都被置于怀疑的境地。

我们的执念究竟会把我们引向何方?复仇的终点究竟是真实的自由还是无尽的虚妄?


from clipboard


剧情梗概

相传——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王妃十月怀胎,诞下了一块纯青透明的精铁。楚王为响应天地感召,命铸剑大师干将在三年内用此异宝,铸造天下独一无二的绝世宝剑。剑成之时,天生异象,炉内竟出现了一雌一雄两把宝剑。与此同时,干将之子眉间赤降生。

献剑当日,干将把雌剑交给楚王,留下了雄剑。生性多疑、暴戾成性的楚王担心干将未来会铸造更厉害的宝剑,遂命将军宴之敖杀掉干将及其家人。宴之敖杀死干将后,心有不忍,暗自放走了干将妻子莫邪和尚在襁褓中的眉间赤。随后,楚王忌惮宴之敖功高盖主,赐其自尽。宴之敖怀着不甘投炉自尽。

十六年后,在眉间赤成人礼之际,临终的莫邪告知了他干将被杀的真相,并命眉间赤持雄剑复仇。生性善良懦弱的眉间赤,一夜之间背负起替父报仇的使命,这成为了他人生全部的意义。

王城郊外,眉间赤偶遇楚王的队伍。杀父仇人近在咫尺,可他却未能拔剑报仇。此时一名黑衣侠客出现,解救了眉间赤。黑衣人正是当年投炉的宴之敖,他苟活于世,一心只有复仇。看到眉间赤万分犹疑,黑衣人表示愿意替他报仇,只不过需要提供两样东西:一是他的雄剑;二是他的头颅。眉间赤备受煎熬,一番心理斗争过后,他决心将这两样东西一并献上。

王宫内,黑衣人以献头为契机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颅。正当他觉得大仇已报之际,眉间赤和楚王的两颗头在鼎中进行殊死搏斗。眉间赤年幼,不是楚王对手。黑衣人见状,拔剑自刎,也进入战局之中。最终三颗一模一样的头颅互相争斗,难分彼此。大臣出于无奈,只好将它们一并下葬,称“三王墓”。

大仇终于得报。眉间赤的魂魄却来到一片无垠之地。他孤独地蜷缩在这里,思考着这一切的意义。而迎面走来的,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……